100%

卷八百三十 ◎资产部十

 

  ○尺寸

  《礼记·王制》曰:古者以周尺八尺为步,今以周尺六尺四寸为步。古者百亩当今东田百四十六亩三十步。古者百里当今百二十一里六十步四尺二寸二分。(周尺之数未详闻也。案《礼》制,周犹以十寸为尺。盖六国时多变乱法度,或言周尺八寸,则步更为八八六十四寸。以此计之,古者百亩,当今百五十六亩二十五步;古者百里,当今百二十五里。)

  《汉书》曰:度者,分、寸、尺、丈、引也,所以度长短也。(度,音大各反。)本起黄锺之长,以子谷秬黍中者,(师古曰:秬即黑黍。中者,不大不小也。言取黑黍谷子大小中者,率为分寸也。)一黍之广,度之九十分。黄锺之长,一为一分,十分为寸,十寸为尺,十尺为丈,十丈为引,而五度审矣。其法用铜,高一寸,广二寸,长一丈,而分、寸、丈、尺存焉。用竹为引,高一分,广六分,长十丈,其方法矩,高广之数,阴阳之象也。分者,自三微而成著,可分别也。寸者,忖也。尺者,篗也。(师古曰:篗音约。)丈者,张也。引者,信也。(师古曰:信读曰伸,言其长。)夫度者,别於分忖於寸,篗於尺,张於丈,信於引。引者,信天下也。职在内官,(内官,署名。)廷尉掌之。(师古曰:法度所起,故属廷尉也。)

  《魏略》曰:昔长安市侩有刘仲始者,一为市吏所辱,乃感激,踏其尺折之。遂行学问,经明行修,流名海内。后以有道征,不肯就。众人归其高。

  《晋书·荀勖别传》曰:魏杜夔制律乖错。勖知汉魏尺渐长於古四分,夔依为律,故不谐,乃令佐著作刘恭依《周礼》制古尺、新律吕以谐音韵。后得古玉律锺磬,与新律相合,诏赐古尺一具。

  《隋书》曰:世称有田父於野地中得周时玉尺,便是天下正尺。荀勖试以校尺所造金石丝竹,皆短校一米。

  《管子》曰:尺、寸、寻、丈者,所以得短长之情也。故以尺寸量短长,则万举而万不失矣。是故尺寸之度,虽富贵众强,不为益长;虽卑辱贫贱,不为损度。公平而无所偏,故奸诈之人弗能误也。故明法者,不可巧以诈伪;有寻丈之数者,不可欺以长短。

  又曰:以规矩为方圆则成,以尺寸量短长则得,以法数治民则安。故事广於理者,其成若神。

  《孟子》曰:陈代谓孟子云:"枉尺直寻,若宜可为。"枉尺直寻,欲使孟子屈己宗道也。)

  《尸子》云:孔子曰:"诎寸而信尺,小枉而大直,吾为之者也。"

  《韩子》曰:释法术而任心治,尧不能正一国;去规矩而妄意度,奚仲不能成轮;废尺寸而差短长,王尔不能半中。使中主守法术,拙匠执规矩尺寸,则万不失。

  《孔丛子》曰:跬,一举足也,倍跬谓之步。四尺谓之仞,倍仞谓之寻,寻,舒两肱也,倍寻谓之常。五尺谓之墨,倍墨谓之丈,倍丈谓之端,倍端谓之两,倍两谓之匹,两有五谓之束。

  《家语》曰:孔子曰:"夫布指知寸,布寸知尺,舒肱知寻,舒身知常,斯不远之则也。"(《白虎通》同。)

  《说苑》曰:度、量、衡,以粟生之。十粟为一分,十分为一寸,十寸为一尺,十尺为一丈。

  《梦书曰:丈尺为人正长短。梦得丈尺,欲正人也。

  《魏武上杂物疏》曰:中宫用物,杂画象列尺一枚,贵人、公主有象牙尺三十枚,宫人有象牙尺百五十枚,骨尺五十枚。

  ○量

  《周礼·冬官·考工记》曰:栗氏为量。改煎金锡则不耗,(消湅之精不复减也。栗,古文或作历。玄谓:量当与锺鼎同齐,工异者大器。)不耗然后权之,(权谓称分之也。虽异法,用金必齐。)权之然后准之,(准,故书或作水。杜子春云:当为水,金器有孔者,水入孔中,则当重也。玄谓:准,击平正之,又当齐大小。)准之然后量之。(铸之於法中也。量,读如量人之量。)量之以为釜,深尺,内方尺而圜其外,其实一釜。(以其容为之名也。四升曰豆,四豆曰区,四区曰釜,釜六斗四升也,釜十则锺。方尺积於寸。於今粟米法少二升八十一分升之二十二,其数必容釜,此言大方耳。圜其外者,为之唇。)其臀一寸,其实一豆;(故书臀或作唇。杜子春云:当为臀,谓覆之其底深一寸也。)其耳三寸,其实一升;(耳在旁,可举也。)重一钧。(重三十斤。)其声中黄锺之宫。(应律之首。)概而不税。(郑司农云:令百姓得以量,而不租税。)其铭曰:"时文思索,允臻其极。(铭,刻之也。时,是也。允,信也。臻,至也。极,中也。言是文德之君,思求可以为民立法者,而作此量,信至於道之中矣。)嘉量既成,以观四国。(以观示四方,使放象之。)永启厥后,兹器维则。"

  《左传·昭公三年》云:晏子曰:"齐旧四量,豆区釜锺。四升为豆,各自其四,以登於釜,(四豆为区,区斗六升。四区为釜,釜六斗四升。登,成也。)釜十则锺。(六斛四斗。)陈氏三量,皆登一焉,锺乃大矣。(登,加也。一,谓加旧量之一也。以五升为豆,五豆为区,五区为釜。则区二斗,釜八斗,锺八斛。)以家量贷,而以公量收之。(货厚而收薄。)

  《汉书》曰:量者,龠、合、升、斗、斛也,所以量多少也。本起於黄锺之龠,用度数审其容,(师古曰:因度以生量也。其容,谓其中所容受之多少也。)以子谷秬黍中者千有二百实其龠,以井水准其概。(概欲其直,故以水平之。井水清,清则平也。师古曰:概,所以概平斗斛之上者也。)十龠为合,十合为升,十升为斗,十斗为斛,而五量嘉矣。其法用铜,方尺而圆其外,旁有<疒兆>焉。(师古曰:<疒兆>,不满之处也,音吐彫反。)其上为斛,其下为斗。(其上谓仰斛也,其下谓覆斛之底,受一斗也。)左耳为升,右耳为合、龠。其状似爵,以縻爵禄。(靡,散也。)上三下二,叁天两地,圜而函方,左一右二,阴阳之象也。其圜象规,其重二钧,备气物之数,合万有一千五百二十。(三十斤为钧,万一千五百二十铢。)声中黄锺,始於黄锺而反覆焉,(孟康曰:反斛声中黄锺,覆斛亦中黄锺宫,宫为君也。臣瓒曰:仰斛受一斛,覆底受一斗,故曰而反覆焉。)君制器之象也。龠者,黄锺律之实也,跃微动气而生物也,合者,合龠之量也;升者,登合之量也;斗也,聚升之量也;斛者,角斗平多平少之量也。夫量者,跃於龠,合於合,登於升,聚於斗,角於斛也。职在太仓,大司农掌之也。

  《孔丛子》曰:一手之盛谓之溢,两手谓之匊。匊,四升也。四匊谓之豆,豆四谓之区,区四谓之釜,釜二有半谓之薮;薮谓之缶,缶谓之锺,锺二有半谓之秉。秉,十六斛也。

  《曹瞒传》曰:太祖常赋廪谷不足,私谓主者曰:"如何?"主者曰:"以小斛量之。"太祖曰:"善。"后军中言太祖欺众,太祖谓主者曰:"当特借汝死以厌众,不然,事不解。"乃取徇曰:"行小斛,盗官谷。"斩之军门。

  《风俗通》曰:斛者,角也。庾,三斛四斗;秉,二十四斛。

  ○秤

  《广雅》曰:秤谓之衡,锤谓之权。

  《说文》曰:秤,铨也。

  《礼记·月令·仲春》曰:是月也,日夜分,则同度量,平权衡。(因春分昼夜平则正之。同亦平也。丈尺曰度,斗斛曰量,称锤曰权,称上曰衡。)

  又《经解》曰:礼之於正国也,犹衡之於轻重也,绳墨之於曲直也,规矩之於方圜也。故衡诚县,不可欺以轻重;绳墨诚陈,不可欺以曲直;规矩诚设,不可欺以方圜。

  《汉书》曰:衡权者,衡,平也;权,重也。衡所以任权而钧物平轻重也,其道如厎(厎,平也。谓以厎石厉物令平齐也。厎音指。)以见准之正,绳之直,左旋见规,右折见矩。其在天也,佐助璇机,斟酌建指,以齐七政,故曰玉衡。《论语》云:"立则见其参於前也,(孟康曰:权、衡、量三等为参。)在车则见其倚於衡也。"又曰:"齐之以礼。"此衡在前居南方之义也。权者,铢、两、斤、钧、石也,所以称物平施,知轻重也。本起於黄锺之重。一龠,容千二百黍,重十二铢。两之为两,二十四铢为两。十六两为斤,三十斤为钧,四钧为石。忖为十八,《易》十有八变之象。(孟康曰:忖,度也,度其义有十八也。黄锺、龠、铢、两、钧、斤、石,凡七,与下十一象为十八也。)五权之制,以义立之,以物钧之。其馀大小之差,以轻重为宜。圜而环之,令之肉倍好者,(孟康曰:谓为锺之形如环也。如淳曰:体为肉,孔为好。)周旋无端,终而复始,无穷已也。铢者,物繇忽微,至於成著,可殊异也。两者,两黄锺律之重。(李奇曰:黄锺之重,重十二铢,两十二得二十四铢。)二十四铢而成两者,二十四气之象也。斤者,明也,三百八十四铢,《易》二篇之爻,阴阳变动之象也。十六两成斤者,四时乘四方之象也。钧者,均也,阳施其气,阴化其物,皆处其成就平均也。权与物均,重万一千五百二十铢,当万物之象也。四百八十两者,六旬行八节之象也。(孟康曰:六甲为六旬,一岁有八节,六甲周行成岁,以六乘八节得之也。)三十斤成钧者,一月之象也。石者,大也,权之大者也。始於铢,两于两,明於斤,均於钧,终於石,物终石大也。四钧为石者,四时之象也。重百二十斤者,十二月之象也。终於十二辰而复於子,黄锺之象也。(孟康曰:稻之数始於铢终於石。石重百二十斤,象十二月。铢之重本取於子律黄锺,一龠容千二百黍为十二铢。故曰复於子,黄锺之象也。)千九百二十两者,阴阳之数也。三百八十四爻,五行之象也。四万六千八十铢者,万一千五百二十物,历四时之象也。而岁功成就,五权谨矣。

  《魏志》曰:邓哀王冲,字仓舒,少聪察岐嶷。生五六岁,智意所及,有若成人。孙权曾致巨象,太祖欲知其斤重,访之群下,咸莫能出其理。冲曰:"置象大船之上,而克其水所至,称物以载之,则立可知矣。"太祖大悦,即施行焉。

  《吴志》曰:薛宗上疏云:九真会稽朱符,多以乡人虞褒、刘彦之徒作长吏,侵虐百姓,强赋於民,黄鱼一枚,收稻一称。

  《唐书》曰:安禄山晚年益肥,垂肚过膝。自秤得三百五十斤。每朝见,玄宗戏之曰:"朕适见卿肚几垂至地。"

  《管子》曰:权衡者,所以起轻重之数也。然而人不事者,非心恶利也,权不能为之多少其数,而衡不能为之轻重其量也。知事权衡之无益,故不事也。

  又曰:有权衡之称者,不可欺以轻重;有寻丈之数者,不可差以长短。

  又曰:四会诸侯,令曰:"修道路,偕度量,一称数。"(偕,同也。称,斤两也。数,多少也。)

  《庄子》曰:圣人不死,大盗不止。为权衡以称之,则并与权衡而窃之。虽有轩冕之赏,弗能劝,斧钺之威不能禁。掊斗折衡,而民不争也。

  《慎子》曰:厝钧石,使禹察锱铢之重,则不识也,县於权衡,则氂发之微识矣。及其识之於权衡,则不待禹之智,中人之知,莫不足以识之矣。

  《慎子》曰:君臣之间犹权衡也。权左橛则右重,右重则左橛,轻重迭相折,天地之理也。

  《孔丛子》曰:二十四铢曰两,两有半曰楗,倍楗曰举,倍举曰锊。锊谓之鍰,二鍰四两谓之斤,斤十二谓之衡,衡有半谓之倍,倍称谓之钧,钧四谓之石,石四谓之鼓。然则鼓四百八十斤也。

  《韩子》曰:人之不事衡石者,非贞廉而远利也,石不能为人多少,衡不能为人轻重,求索不得,故人不事也。明主之国,官不敢枉法,吏不敢为私利,货赂不行,是境内之事,尽如衡石也。

  《说苑》曰:度量衡以十粟生之。十粟重一豆,六豆重一铢,二十四铢重一两,十六两重一斤,三十斤重一钧,四钧重一石。

  《语林》曰:孟业为幽州,其人甚肥,或以为千斤。武帝欲秤之,难,其大臣乃作大秤挂壁,业入见,帝曰:"朕欲试自秤有几斤。"业答曰:"陛下正是欲称臣耳,无烦复劳圣躬。"於是遂称业,果得千斤。

  《梦书》曰:铨衡,为人正也。梦得衡,为平端也;以铨称量,平财钱也。重者价贵,轻者贱也,铨衡折败,无平人也。

  李尤《权衡铭》曰:夫审轻重,莫若权衡;正是非,其惟贤明。

  ○剪刀

  《尔雅·释言》曰:剂,剪齐也。(郭璞注曰:南方人呼剪刀为剂刀。)

  《释名》曰:剪刀,剪,进也,(所剪稍进。)前也。

  《齐书》曰:范云幸於竟陵王子良,江祐求云女婚姻,因酣以巾箱中剪刀与云曰:"且以为聘。"云笑受之。至是祐贵,云又因酣曰:"昔与将军俱为黄雀,今将军化为凤皇,荆布之室,理隔华盛。"因出剪刀还之。

  《南史》曰:沙门宝志,不知何许人。齐宋之交,稍显灵迹,被发徒跣,语默不伦。恒以铜镜、剪刀、镊属挂杖负之而趋,预言未兆,识之多验。

  《修复山陵故事》曰:后梓宫用剪刀六枚。

  《东宫旧事》曰:太子纳妃,有龙头金缕交刀四、银牙钅巢彩带副。

  《世说》曰:爰综为新安太守。郡南界有刻石,爰至其下燕饮。忽有人得剪刀於石下者,众咸异之。综问主簿,主簿对曰:"昔吴长沙桓王尝饮饯孙洲,父老云:'此洲狭而长,君当为长沙乎?'事果应。夫三刀为州,得交刀,君亦当交州。"后果交州。(《幽明录》同。)

  ○衣轴

  《世说》曰:张华将败,有飘风吹衣轴六七倚壁。

  ○管

  《礼记·内则》曰:针管线纩。

  荀卿《针缕赋》曰:管以为母。

  《魏武上杂物疏》曰:中宫杂物,杂画象牙针管一枚。

  ○针

  《说文》曰:针,缀衣也。

  《礼记·内则》曰:舅姑衣裳绽裂,纫针请补缀。

  《左传·成公上》曰:楚伐鲁,赂以执针百人。(女工。)

  《吴书》曰:虞翻年十二,客诣翻兄,不遇之,乃与客书曰:"虎魄不受腐芥,慈石不受曲针。"

  王隐《晋书》曰:东宫旧制,月请五十万以供众用,愍怀太子桓采取三月以供贱妾,舍人杜锡数谏。太子后取针着锡常坐处毡中,锡上床剌足,血流。

  《晋书》曰:鸠摩罗什尝讲经于草堂寺,姚兴及朝臣、大德沙门千馀人肃然观听。什忽下高坐,谓兴曰:"有二小儿登吾肩,欲障,须妇人。"兴乃召宫女进之,一交而生二子焉。兴尝谓什曰:"天师聪明超悟,天下莫二,何使法种无嗣?"遂以妓女十人,逼令受之。尔后不住僧坊,别立廨舍。诸僧多效之,什乃聚针盈钵,引诸僧谓之曰:"若能见效食此者,乃可畜室尔。"因举匕进针,与常食不别,诸僧愧服乃止。

  又曰:顾恺之常悦一邻女,挑之,弗从。乃图其形於壁,以棘针钉其心,女遂患心痛。恺之因致其情,女从之,遂密去针而愈。

  《宋书》曰:傅琰为山阴令。卖针、卖糖老姥争团丝,来诣琰。琰树团丝於柱,鞭之,密视有铁屑,乃罚卖糖者。

  《南史》曰:齐王奂为雍州刺史加都督,与宁蛮长史刘兴祖不睦。十一年,奂遣军主朱公息征蛮失利,兴祖欲以启闻,奂大怒,收付狱。兴祖於狱以针画漆合盘为书,报家称枉,令启闻。而奂亦驰信启上,诬兴祖扇动荒蛮,上知其枉,敕送兴祖还都。

  《后魏书》曰:胡太后临朝,常幸西林园,命侍臣射。不能者,罚之。又自射针,中之,大悦。

  《吴楚春秋》曰:勾践与妻入臣吴,妻奉针缕,北面为妾。

  《管子》曰:女必有一刀、一针,然后成为女。

  《淮南子》曰:先针而后缕,可以成帷;先缕而后针,不可以成衣。针成幕,蕢成城。(幕,帷也。缕非针无以通,故宜先。蕢,土笼也。始於一蕢,以成其城也。)

  《淮南万毕术》曰:首泽浮针。(取头中垢涂针,塞其孔,水中则浮针。)

  《抱朴子》曰:弹鸟,则千金不及丸泥;缝缉,则长剑不及数分之针。

  又曰:结巾投地而菟走,针缀丹带而蛇行。

  《西京杂记》曰: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夜穿七针於开襟楼,俱以习之。

  《说苑》曰:客因孟尝君寄於齐王而不用,客反见孟尝君曰:"不知君之过,臣之罪?"孟尝君曰:"夫缕因针而入,不因针而急。"

  《典论》曰:刘表子弟好酒,设大针於坐端,有醉伏者辄刺,验其醉醒。

  《王子年拾遗记》曰:魏文帝美人薛夜来妙於针巧,虽处於深帷重幕之内,不用灯烛,裁衣制作立成。非夜来所缝制,帝不服也。宫内号曰"针神"。

  《诸葛元逊传》曰:昔元逊对南阳韩文晃误呼其父字,晃难之曰:"何人子前呼人父字,是礼乎?"诸葛笑答曰:"向天穿针而不见天,何者?不轻天意有所在耳。"即罚文晃酒一杯。

  王郎《新奏议》曰:至於遗针御衣,惧伤至尊之体,故加之以髡刑,将欲惩戒先伤,以防绝后伤。

  《舆地志》曰:齐武起曾城观,七月七夕,宫人登之穿针,世谓之"穿针楼"。

  刘义恭《启事》曰:圣恩赐金银针、七色缕并格一,犀栋刷匣,副绵布兆,珍服宝玩,以协嘉辰。

  孙卿《针赋》曰:有物於此,生於山阜,处於堂室。不盗不窃,穿窬而行,日夜合离,以成文章。以能合从,又善连横,下覆百姓,上饰帝王。时用则存,不用则亡。臣愚弗识,敢请之王。

  曹大家《针赋》曰:镕秋金之刚精,形微妙而直端,性通达而渐进,博庶物而一贯。

  ○医针(附)

  《魏志》曰:樊何从华他学。何善针,凡医咸言背及胸藏之间不可妄针,何针背入一二寸,巨阙入五六寸,疾辄瘳。

  《三辅旧事》曰:江充为桐人长尺,以针刺其腹,埋太子宫中。充晓医术,因言其事。

  《敦煌实录》曰:张存善针。存有奴,好逃亡,存宿行针缩奴脚,欲使则针解之。

  《王浑表》曰:臣有气病,善夜发,服半夏汤,或服汤不解,尚取针。前殿中医赵恭思纂见给事医,在医署。纂能针,有方技,乞以纂名课,称考课医,给臣自疗治。

  《梁书》曰:王僧孺多识古事。侍郎金元起欲注《素问》,访以砭石。僧孺答曰:"古人当以石为针,必不用铁。《说文》有此'砭'字,许慎云:'以石刺病也。'《东山经》'高氏之山多针石。'郭璞云:'可以为砭针。'《春秋》'美疹不如恶石',服子慎注云:石,砭石也。季世无复佳石,故以铁代之耶?"

  《唐书》曰:贞观中,太宗幸甄权宅。权,颍川人,医术为天下最。孙思邈师之,以授针法。时年一百三岁。

  《唐书》曰:太宗征高丽,江夏王道宗在阵损足,上亲为之针。

  ○鐕

  《说文》曰:鐕,可以缀著物者也。

  《韵集》:鐕,缀衣细竹也。

  《晋东宫旧事》曰:太子纳妃,金鐕二枚。

  ○缝

  《说文》曰:缝,缀也。缕,线也。

  《周礼·春官下》曰:缝人,掌王宫缝线之事,以役女御缝王及后之衣服。

  《淮南子》曰:秦代天下,妇不得剡麻、考缕。

  《抱朴子》曰:高岩将霣,非细缕所缀;龙门沸腾,非掬壤所遏。

  《西京杂记》曰:贾佩兰云:"在宫时,七月七日临百子池作于阗乐。乐毕,以五色缕相羁,谓为连爱。"

  《邺中记》曰:北方五月五日自作饮食祠神,乃作五色缕花相遗,谓为介子推。

  《离骚·大招》曰:秦纟冓、齐缕、郑线络。

  崔骃《缝铭》曰:惟岁之始,承天嘉德,皇灵顾国,丝绥充贽,□以朝迪。

  《魏武上杂物疏》:兖州刺史上物,缝帐二,丝缕十斤。

  《郑氏婚礼渴文赞》曰:长命之缕,女工所制,缝君子裳,高松为例。

  《太平御览》 宋·李昉

 

卷八百三十一 ◎资产部十一

 

  ○猎上

  《周礼·地官》曰:乡师,凡四时之田,前期,出田法于州里,简其鼓铎、旗物、兵器,修其卒伍。(田法,人徒及所当有。)及期,以司徒之大旗致众庶,而陈之以旗物;辨乡邑,而治其政令刑禁,巡其前后之屯,而戮其犯命前者,断其争禽之讼。

  又曰:迹人,掌邦田之地政,为之厉禁而守之。凡田猎者,受令焉。

  又曰:小司徒,凡起徒役,毋过家一人,以其馀为羡;惟田与追胥竭作。(郑司农云:羡,饶也。田谓猎也。追寇贼也。竭作,尽行。)

  又《夏官》曰:大司马之职:中春,遂以搜田,有司表貉,誓民;鼓,遂围禁,火弊,献禽以祭社。(春田为蒐。有司,大司徒也,掌大田役,治徒庶之政令。表貉,立表而貉祭也。誓民,誓以犯田法之罚也。)中夏,遂以苗田,如搜之法,车弊,献禽以享礿。(夏田为苗,择取不孕任者,若治苗去不秀实者云。车弊,驱兽之车止。)中秋,遂以狝田,如搜田之法,罗弊,致禽以祀祊。(秋田为狝。狝,杀也。罗弊,网止也。秋田主用网,中杀者多也。皆杀而网止。)中冬,遂以狩田,以旌为左右和之门,群吏各帅其车徒以叙和出,左右陈车徒,有司平之;旗居卒间以分地,前后有屯百步,有司巡其前后;险野人为主,易野车为主。(冬田为野,言守取之,无所择也。军门曰和,今谓之垒门,立两旌以为之。叙和出,用次第出和门也。旗,军吏所载。分地,调其部曲疏数。前后有屯百步,车徒异群相去之数也。险野人为主,人居前。易野东为主,车居前。)既陈,乃设驱逆之车,有司表貉于陈前。(驱,驱出禽兽,使趋田者也。逆,逆要不得令走,设此车者,田仆也。)中军以鼙令鼓,鼓人皆三鼓,群司马振铎,车徒皆作。遂鼓行,徒衔枚而进。大兽公之,小禽私之,获者取左耳。

  又曰:田仆,掌驭田路,以田以鄙;(田路,木路也。田,田猎也。鄙,循行县鄙。)掌佐车之政,(佐亦副也。)设驱逆之车;(驱,驱禽使前趋获,递衙还之,使不出围。)令获者植旌,(以告获也。植,树也。)及献比禽。(田弊,获者各献其禽。比,种物相从次数之。)

  《礼记·月令·仲冬》曰:山林薮泽,有能取蔬食、田猎禽兽者,有司教导之。

  又《季冬》曰:乃教田猎,以习五戎。

  又《曲礼》曰:国君春田不围泽,大夫不掩群,士不取麑卵。(生乳之时,重伤其类。)

  又《王制》曰:天子、诸侯,无事则岁三田,一为乾豆,二为宾客,三为充君之庖。(三田,夏不用。)无事而不田,曰不敬;田不以礼,曰暴天物。天子不合围,诸侯不掩群。天子杀,则下大绥;诸侯杀,则下小绥。(绥,当为緌。緌,有虞氏之旌旗也。)大夫杀,则止佐车。佐车止,则百姓田猎。(佐车,驱逆之车。)獭祭鱼,然后虞人入泽梁。豺祭兽,然后田猎。鸠化为鹰,然后设罻罗。草木零落,然后入山林。昆虫未蛰,不以火田,(取物必顺时候。)不麑卵,不杀胎,不殃夭,不覆巢。(覆,败。)

  《左传·文公上》曰:宋华御事逆楚子,劳且听命,(时楚欲诱呼宋共战,御事华元父。)遂道以田孟诸。(孟诸,宋大薮也,在梁国睢阳县东北。)宋公为右盂,郑伯为左盂,(盂,田猎陈名。)期思公复遂为右司马,(复遂,楚期思邑公,今弋阳期思县。)子朱及文之元畏为左司马。(将猎,张两甄,故置二左司马。然则右司马一人当中央。)命夙驾载燧。(燧,取火燃者也。)

  又《襄四年》曰:昔周辛甲之为太史也,命百官,官箴王阙。(辛甲,周武王大史。阙,过也。使百官各为箴辞戒王过。)於《虞人之箴》(虞人,掌田猎。)曰:"芒芒禹迹,画为九州,(芒芒,远貌。画,分也。)经启九道。(启开九州之道。)民有寝庙,兽有茂草,各有攸处,德用不扰。(人神各有所归,故得不乱。)在帝后羿,冒于原兽,(冒,贪也。)忘其国恤,而思其麀壮。(言但念兽。)武不可重,(重犹数也。)用不恢于夏家。(羿好武,虽有家而不能恢大之。)兽臣司原,敢告仆夫。"(兽臣,虞人。仆夫,不取斥尊。)虞箴如是,可不惩乎?於是晋侯好田,故魏绛及之。(及后羿事。)

  又《襄十七年》曰:卫孙蒯田于曹隧,(越竟而猎。孙蒯,林父之子。)饮马子重丘,(重丘,曹邑。)毁其瓶,重丘人闭门而诟之,(訽,骂也。)曰:"亲逐其君,尔父为厉,(厉,恶鬼。林父逐君在十四年。)是之不忧,而何以田为?"

  又《襄三十年》曰:郑丰卷将祭,请田焉,弗许。(田,猎也。)田惟君用鲜,(鲜,野兽。)众给而已。(众臣祭以刍豢为足。)

  又《昭公》曰:齐侯田于沛,(言疾愈行猎。沛,泽名。)招虞人以弓,不进。(虞人,掌山泽之官。)公使执之,辞曰:"昔我先君之田,旃以招大夫,弓以招士,皮冠以招虞人。臣不见皮冠,故不敢进。"乃舍之。仲尼曰:"守道不如守官,(君招当往,道之常也。非物不进,官之制也。)君子韪之。"(韪,是也。)

  又《定公上》曰:魏献役於韩简子,及原寿过,而田於大陆,焚焉。(《禹贡》大陆在钜鹿地,缣绝远。疑此田在汲郡吴泽荒芜之地,大田并见烧也。《尔雅》:广平曰陆。)还,卒於宁。(宁,今修武县,近泽。)范献子去其柏椁,以其未复命而田也。(范献子代魏子为政,去其柏椁,示贬之。)

  又《哀公下》曰:西狩於大野,叔孙氏之车子鉏商获麟,(大野,在高平钜野县东北大泽是也。东子微者,鉏商之名。)以为不祥,以赐虞人。(时所未尝见,故怪。虞人,掌山泽之官。)仲尼观之,曰:"麟也。"然后取之。(言鲁史所以得书获麟之事也。)

  《谷梁传·昭公》曰:秋,獀于鸿,正也。獀狩以习用戎事,礼之大者也。艾兰以为防,置旃以为辕门。禽虽多,天子取三十焉,其馀与士众。射於宫,射而中,田不得禽,则得禽;田得禽而射不中,则不得禽。以是知贵仁义而贱勇力也。

  《毛诗·鹊巢》曰:《驺虞》,《鹊巢》之应也。《鹊巢》之化行,人伦既正,朝廷既治,天下纯被文王之化,则庶类蕃殖,搜田以时,仁如驺虞,则王道成也。彼茁者葭,(茁,出也。葭,芦也。记芦始出者,著春田之早晚也。)一发五豝,(虞人翼五豝,以待公之发。)于嗟乎驺虞!(驺虞,义兽,有至信之德则应。)彼茁者蓬,(蓬,草。)一发五豵(豕,一岁曰豵。)于嗟乎驺虞!

  又《缁衣·叔下田》曰:叔于田,巷无居人;不如叔也,洵美且仁。

  又《鸡鸣·还》曰:《还》,刺荒也。哀公好田猎,从禽兽而无厌,国人化之,遂成风俗。习於田猎谓之贤,闲於驰逐谓之好焉。子之还兮,遭我乎峱之间兮。并驱从两肩兮,揖我谓我儇兮。(从,逐也。兽三岁曰肩。儇,利也。)

  又《鸡鸣·卢令》曰:《卢令》,刺荒也。襄公好田猎毕弋,不修民事,百姓苦之,故陈古以风焉。卢令令,其人美且仁。

  又《嘉鱼·吉日》曰:《吉日》,美宣王田也。吉日维戊,既伯既祷。田车既好,四牡孔阜。升彼大阜,从其群丑。吉日庚午,既差我马。兽之所同,麀鹿麌々,漆沮之从,天子之所。

  《周易》曰:《比卦》,王用三驱,失前禽也。

  《尚书·五子之歌》曰:太康尸位,以逸豫,灭厥德,黎民咸贰。乃盘游无度,畋于有洛之表,十旬弗反。

  《尚书归藏》曰:穆王猎于戈之墅。

  《韩诗内传》曰:春曰畋,夏曰獀,秋曰狝,冬曰狩。天子抗大绥,诸侯小绥,群小献禽其下,天子亲射之旍门。夫田猎,因以讲道,习武,简兵也。

  《尔雅》曰:春猎为蒐,(郭璞注曰:搜,索,取不任者。)夏猎为苗,(为苗稼除害也。)秋猎为狝,(鲜少者,从杀气也。)冬猎为狩。(得兽取之,无所择。)宵田为獠,(《管子》曰:獠猎毕弋。今江东亦呼猎为獠,音为辽。或曰:即今夜猎,载钅卢照也。)火田为狩。(放火烧草猎亦为狩。)

  《史记》曰:西伯将畋,卜之曰:"所获非熊非罴,霸王之辅。"西伯果遇吕望钓于渭滨,遂载归,号太公望。

  又曰:任安,字少卿,邑中人民俱出猎,安常为人分麋鹿雉兔,部署老小剧易,众人皆喜。

  又曰:今上为胶东王时,韩嫣与上学书相爱。及上为太子,愈益亲。嫣善骑射,上即位,欲事代匈奴,而嫣先习胡兵,以故益尊贵。嫣常与上卧起。江都王入朝,有诏得从入猎上林中,天子车驾马未行,而先使嫣乘副车,从数十百骑,驰骛视兽。江都王望见,以为天子,避从者伏谒道旁,嫣驱不见。既过,江都王怒,为皇太后泣,请得归国,入宿卫,比韩嫣。太后由此嫌嫣。

  《战国策》曰:魏文侯与虞人期猎。是日饮酒乐,天雨,文侯将出,左右曰:"今日饮酒乐,天又雨,君焉出?"文侯曰:"吾与虞人期猎,虽乐,岂可不壹会期哉?"乃往。

  《汉书》曰:李广被黜,与故颍阴侯屏居蓝田,南山中射猎。尝夜从一骑出,从人田间饮,还至亭,霸陵尉醉,呵止广。广骑曰:"故李将军也。"尉曰:"今将军尚不得夜行,何故也!"宿广亭下。

  《魏志》曰:夏侯渊之子称年十六,渊与之畋,见奔虎,执楯驱马逐之,禁之不可,一箭而中,名闻太祖。太祖把其手,喜曰:"我得将矣!"

  又曰:文帝将出游猎,鲍勋停车上疏曰:"五帝三王,靡不明本立教,以孝治天下。奈何在亮暗之中,修驰骋之事乎?"上毁其表而竟行猎。中道顿息,问侍臣:"猎之与乐,何如八音也?"侍中刘晔对曰:"猎胜於乐。"勋抗辞曰:"夫乐上通神明,下和人理。故移风易俗,莫善於乐。况猎暴华盖於原野乎!"因奏刘晔佞谀不忠。

  又曰:苏则从文帝猎。蹉跮失鹿,帝大怒,踞胡床拔刀,悉收督吏,将斩之。则稽首曰:"臣闻古之圣王,不以禽兽害人。今陛下方隆唐尧之化,而以猎戏多杀群吏,愚臣以为不可,敢以死请。"帝曰:"卿直臣也。"遂皆赦之。

  又曰:清河令徐季龙使人行猎,令管辂筮其所得。辂曰:"当获小兽,复非食禽,虽有爪牙,微而不强;虽有文章,蔚而不明。非虎非雉,其名曰狸。"猎人暮归,果如辂言。

  《魏末传》曰:初,帝以母废,未立为嗣。文帝与俱猎,见子母鹿,文帝弯弓射其母,令帝复射其子。帝置弓泣曰:"陛下已杀其母,臣不忍杀其子。"帝曰:"汝语动人心。"遂定为嗣也。

  《吴志》曰:孙权每田猎,常乘马射虎,虎尝突前,攀持马鞍。张昭变色而前曰:"将军何有当尔?夫为人君者,谓能驾御英雄,驱使群贤;岂谓驰逐於原野,校勇於猛兽者乎?如有一旦之患,奈天下笑何?"权诏曰:"年少虑事不过远,以此惭君。"然犹不能已。

  《江表传》曰:曹公与孙权书曰:"近者奉辞伐罪,旍麾南指,刘琮束手。今水军八十万众,与将军会猎於吴。"

  王隐《晋书》曰:魏舒,字阳元。少工射,着韦衣,入山泽,每猎大获。

  《南史》曰:宋衡阳王义季镇荆州,尝大搜於郊。有野老带苫而耕,命左右斥之。老人拥耒对曰:"昔楚子盘游,受讥令尹。今阳和扇气,播厥之始,一日不作,人失其时。大王驰骋为乐,驱斥老夫,非劝农之意!"义季止马曰:"此贤者也。"命赐之食。

  《齐书》曰:王僧达为宣城太守,性好游猎。而山郡无事,僧达肆意驰骋,或三五日不归。受辞辩讼,多在猎所。人或逢,不识,问府君所在,僧达报曰:"在近。"

  《梁书》曰:曹景宗幼善骑射,好畋猎。常与少年数十人泽中逐獐鹿,每众骑趁,鹿马相乱,景宗於众中射之,人皆惧,中马足,应弦辄毙,以此为乐。后景宗为扬州刺史,出行,常欲褰车帷幔,左右辄谏以位望隆重,人所重瞻,不宜然。景宗谓所亲曰:"我昔在乡里,骑快马如龙,与年少辈数十骑拍弓作霹雳声,箭如饿鸱叫。平泽中逐獐,数助射之,渴饮其血,饥食其胃,甜如甘露浆,觉耳后风生,鼻头出火,此乐使人忘死,不知老之将至。今来扬州作贵人,动转不得路行开车幔,小人辄言不可;闭置车中,如三日新妇,此邑邑使人无气!"

  《南史》曰:宋臧熹常与溧阳令阮崇猎。遇猛兽突围,猎徒并散。熹射之,应弦而倒。

  崔鸿《十六国春秋·后赵录》曰:石虎遣司农中郎将费霸帅工匠四千,於东平罡山造猎车千乘,辕长三丈,高丈八尺;格虎车四十乘,立级行楼二层於其上。自灵昌津南至荥阳,东极阳都而还。使御史监司,其中禽兽,有犯者罪至大辟。

  又曰:石虎命太子宣行祈山川,游猎薮泽,乘大辂,羽葆华盖,建天子旌旗,十有六军,戎卒八万。出金明,驰逐终夕,所在陈列行宫,四面各以百里为度。驱围禽兽,皆暮集行宫。文武跪立,围守重行,烽炬星罗,光烛如昼,劲骑百馀,驰射其中。宣与显德美人乘辇观之,嬉娱忘反,兽殚乃止。禽兽奔逸,当之者坐,有爵者夺。

  又《秦录》曰:姚兴性好游田,颇损农要。京兆杜延以左仆射齐难无匡辅之益,著《丰草诗》以箴之,难具以闻。冯翊相灵作《德猎赋》以风焉。兴皆览而善之,赐以金帛。然终不能改也。

  《后魏书》曰:于栗磾随新安公道武田於白登山,见熊将数子,顾栗磾曰:"能搏之乎?"对曰:"若搏之不胜,岂不虚毙一壮士?自可驱致御前而制之。"寻皆擒获,帝顾而谢之。

  又曰:宿石常从猎。文成亲欲射猛兽,石叩马谏,引帝至高原上。后猛兽腾跃杀人,诏褒美其忠许,后有犯罪,宥而勿坐。

  又曰:来大千常从明元校猎,见兽在岩上,持槊直刺之,应手而死。帝嘉其勇壮。

  《北史》曰:齐元恒,字集和。自言宁三日不食,不能一日不猎。

  又曰:齐崔子植位冀州别驾,走马从禽,发挂木而死。

  《后周书》曰:达奚震,武之子也。少骁勇,便骑射。太祖尝於渭北校猎,时兔过太祖前,震与诸将竞射之,马倒而坠,震足不倾踬,因步走射之,矢发中兔,顾马才趋,遂回身腾上。太祖喜曰:"非此父,不生此子。"乃赐震杂彩百段。

  《唐书》曰:武德七年十二月庚辰腊,上曰:"腊者,猎也,膢腊以供宗庙。朕当躬亲其事,以申孝享之诚。"於是出狩於鸣犊泉。

  又曰:苏世长拜谏议大夫,尝从幸泾阳校猎,至高陵合围。是日大获,陈禽兽於旌门,上入御营,顾谓朝臣曰:"田畋乐乎?"世长进曰:"陛下游猎,薄废万机,不满十旬,未为大乐。"上色变,既而笑曰:"狂态发也。"对曰:"为臣私计则狂,为陛下国计则忠矣。"

  又曰:唐俭授民部尚书,从太宗於洛阳苑射猛兽。俭见群豕突出林中,太宗引弓,四发殪四豕。有一雄彘及马镫,俭惧,将搏之。太宗拔剑断豕头,笑曰:"天策长史,不见上将击贼耶?何惧之甚!"俭对曰:"汉高祖以马上得之,不可以马上理之。陛下以神武定四方,岂复逞雄心於一豕?"太宗纳之,因罢猎。

  又曰:贞观十四年,太宗欲亲幸同州游猎,栎阳县丞刘仁轨上疏曰:"四时搜狩,前王恒典;事有沿革,未必因循。今年甘雨应时,秋稼甚盛,尽力收获,月半犹未毕功。贫家无力,禾下始拟种麦。直据寻常,料唤田家,以有所妨。今既祗供顿事,兼之修理桥道,纵谓大简,动费一二万工,百姓收敛,实为狼狈。臣愿陛下少留万乘之尊,垂听一介之说。退延旬日,收刈总了,则尽闲暇,家得康宁;鸾驾徐动,公私交泰。"上降玺书劳之。

  又曰:太宗谓高昌王麹文泰曰:"丈夫在生,乐事有三:天下太平,家给人足,一乐也;草浅兽肥,以礼田狩,弓不虚发,箭不妄中,二乐也;六合大同,万方咸庆,张乐高宴,上下欢洽,三乐也。今日王可从禽,明日当饮燕耳。"

  又曰:高宗狩于陆浑县六日,止飞山颠。高宗亲御弧矢,猎四鹿及兔数十头。晚次御营,望见太官烹宰,欲供百官之膳。因问侍中许圉师曰:"朕目击彼羊,在於格下,见其无罪就戮,非无悯恻之情,今欲以死兽易之,可乎?"圉师对曰:"昔者宋文侯见人欲将牛衅锺,因曰:'吾观此牛觳觫,似无罪而就死也。'乃不衅锺。陛下取已死之鹿代欲刲之羊,则尧舜之用心也。"遂释其羊不杀。九日,又於山南布围。大顺府果毅王万兴以辄先促围集众,欲斩之,上谓侍臣曰:"军令有犯,罪在不赦,恐外人谓我玩好畋猎,轻断人命。"又以其从征辽有功,特令放免。

  又曰:高宗出猎,在路遇雨,因问谏议大夫谷那律曰:"油衣若为不漏"对曰:"能瓦为之,必不漏矣。"上大悦,因此不复出猎。

  又曰:高宗驾幸自九成宫,还宫仍西狩校习,自麟游西北,绕歧梁,历普润,止雍,为两围。殿中侍御史杜易简、贾言忠监围,山阜悬危,杖策不得蹔停,凡五日而合。劾奏将军刘玄意黄河上等断围,玄意抵罪黄河上。围日:军容齐整,诏特原之。

  又曰:吴王恪好畋猎,损居人田苗,侍御史柳范奏弹之。上因谓侍御臣曰:"权万纪事我儿,不能匡正,其罪合死。"范进曰:"房玄龄事陛下,犹不能谏止畋猎,岂可独非万纪?"

  《太平御览》 宋·李昉

 

卷八百三十二 ◎资产部十二

 

  ○猎下

  《王孙子》曰:赵简子猎於晋阳之山,抚辔而叹。董安于曰:"主君叹,敢问何故?"简子曰:"汝不知也,吾厩养食谷之马以千数,官养多力之士日数百,欲以猎兽也,恐邻国养贤以猎吾也。"

  《庆子》曰:赵简子田,郑龙为右。有一野人,简子曰:"龙下射彼,使无惊吾马。"龙曰:"昔吾先君伐卫免曹,退为践土之盟,不戮一人;吾子今一朝田,而曰必为我杀人,是虎狠杀人。"故将救之。简子愀焉,曰:"不爱其身以活人者,可无从乎?"环车辍田,曰:"人之田也得兽,今吾田也得士。"

  又曰:梁君出猎,见白雁群,下车,彀弩欲射之。道有行者不止,白雁群骇。梁君怒,欲射行者。其御公孙龙抚辔曰:"今主君以因白雁故而欲射杀人,无异於虎狼。"梁君援其手与归,呼万岁曰:"乐哉!今日猎也。人皆得兽,吾独得善言。"

  《尸子》曰:宓羲氏之世,天下多兽,故教民以猎也。

  《韩子》曰:孟孙猎得麑,使秦西巴持之,其母随而呼之。秦西巴不忍,而与其母。孟孙适至,求麑,对曰:"予不忍,而与其母。"孟孙大怒,逐之。居三月,复召为其子傅,曰:"夫子不忍於麑,且忍吾子乎?"

  又曰:魏文侯与虞人期猎。明日,会天疾风,左右止侯,侯不听,曰:"不可,疾风失信,吾不为。"遂犯风往,而罢虞人也。

  《穆天子传》曰:天子东田于泽,至于重璧之台,盛姬告病。

  又曰:天子猎于渗泽,於是得白狐、玄貉焉,以祭于河宗。(以将事於河宗,获比,故用。)

  又曰:天子大飨王公诸侯王,勤七萃之士(勤犹劳也。)于羽陵之上,乃奏广乐,六师之人翔畋于旷原。得获无疆,鸟兽绝群。六师之人大畋九日,乃收皮效物,是载羽车。

  《国语》曰:晋赵简子田于蝼,(蝼,晋军囿。)史黯闻之,以犬侍于门。(黯,晋大夫史墨,时为简子史,以田犬门君囿门也。)简子见之,曰:"何为?"曰:"有所得犬,欲试之兹囿。"(兹山。)简子曰:"何为不告?"对曰:"君行,臣不从不顺。(言从,法臣从君。)主将适蝼,而麓不闻,(麓,主君苑囿之官。《传》曰:山林之木,衡麓守之。)臣敢烦当日?"(当日,直日也。宫主将之君囿,不烦麓以告君,臣亦不敢烦主之直日自白也。")简子乃还。

  《吕氏春秋》曰:齐有好猎者,久不得兽。所以不得,狗恶故也。欲得良狗,则家贫。乃还耕,还耕则家富,家富则有以求良狗,狗良则数得兽矣。非独猎,事皆然。

  《春秋后语》曰:魏信陵君尝与王共博,於是北境举烽火,传言赵寇至。王释博,欲召大臣议之。信陵君曰:"赵王猎耳,非为寇也。"复博如故。王恐,心不在博。居有顷,复从北方传言:"赵王猎耳,非为寇也。"王大惊,曰:"公子何以知之?"对曰:"臣之客有能探赵王阴谋者,赵王所为,客辄以报臣。臣以此知之。"

  《六韬》曰:文王畋于渭阳,见吕尚坐茅以渔。

  《太公金匮》曰:纣常以六月猎於西土,发人逐禽。民谏曰:"天务覆施,地务长养。今盛夏发民逐禽,而元元命悬於野,民践之,百日不食。"纣以为妖,杀之。

  《新序》曰:晋文公出田逐兽,砀入大泽,迷不知所,为渔者送文公出泽。渔者曰:"鸿鹄乃保大海之中,厌而徙之小泽,则必有矢矰之忧。鼋保於深渊,厌而出之浅渚,则必有罗网之忧。今君逐兽,砀入至此,何行之太远也?君归国,臣亦反渔所。"

  又曰:晋文逐鹿而失之,问农夫老者曰:"吾鹿何在?"老者以足指曰:"如是行往。"公曰:"寡人问子,子以足指,何也?"老者振衣而起曰:"不意人君至此。虎豹之居也,厌闲而得近,故人得之;鱼鳖之居也,厌深而得浅,故人亦得之;诸侯厌众而亡其国,'惟鹊有巢,惟鸠居之。'今君不归,人将居之"。於是文公恐而归。

  《新序》曰:晋文公畋於虢。还,见一老,问曰:"虢亡,何也?"对曰:"虢君断,则不能用人也。"文公辍畋而归。赵襄子曰:"其人安在?"公曰:"吾与来。"襄子曰:"君听其言,不用其身。"文公乃召赏之。

  《说苑》曰:楚庄王猎,大夫谏之,王曰:"吾就猎,求士也。榛薄刺虎,知其勇也;搏犀获兕,知其劲也;罢畋而分所得,知其仁也。由此道得三士,可乎?"

  又曰:晋平公有驰逐之车,错以羽芝,会群臣观焉。田差三过不顾。

  《白虎通》曰:王者、诸侯所以田狩者,何也?为田除害,上以供宗庙,下以简集士众也。

  蔡邕《月令章句》曰:季秋之月,天子乃教于田猎,闲肆五兵,因以顺时取禽。其礼,将军执晋鼓,师率执提,旅率执鼙,以教坐作进退徐疾之节。

  《琐语》曰:范献子卜猎,占之曰:"君子得鼋,小人遗寇。"献子猎,无所得,而遗其冠。

  《潜夫论》曰:昔有司原氏猎於中野,鹿东奔,司原从而噪之。西方之众有逐犭希者,闻司原之噪,竟举音而和之。司原反复追之,乃得大犭希,喜以为瑞。

  《陆子》曰:欲水之清则勿涉,欲草之茂则勿猎。

  杜夷《幽求》曰:猎者嗜肉,不多於不猎;及其陵冈峦,赴溪岭,而有遗身之志。

  《语林》曰:夏少明在东国,不知名。闻裴逸民知人,乃裹粮寄载,入洛从之。未至家少许,见一人着黄皮裤褶,乘马将猎,问曰:"裴逸民家远近?"答曰:"君何以问?"夏曰:"闻其名知人,故从会稽来投之。"裴曰:"身是逸民,君明可更来。"明往,逸民果知之,用为西明门候,於此遂知名也。

  《石勒别传》曰:冬十一月大雪,平地三尺。勒主簿程朗谏,勒不从。出猎坠马,顾左右曰:"不从主簿之言,而致坠马。"赐朗绢百匹,以旌忠亮。

  《续搜神记》曰:晋中兴后,谯郡周子文家在晋陵。少时喜射猎,尝入山。忽山岫间见一人,长五丈许,提弓箭,箭镝头广二尺许,白如霜雪,忽出唤曰:"阿鼠!阿鼠!"子文不觉应曰:"诺。"此人牵弓满镝向子文,子文便失魂厌伏。

  又曰:吴末,临海人入山射猎,为舍住。夜中有一人长丈,着黄衣白带,来谓射人曰:我有仇克,明日当战,君可见助,当厚相报。"射人曰:"自欲助君,何以相别?"答曰:"明日食时,君可出溪边,敌从北来,我南往应。白带者我,黄带者彼。"射人许之。明出,果闻岸北有声,状如风雨,草木四靡。视南亦尔。惟见二大蛇,长十馀丈,於溪中相遇,白蛇势弱,人即引弩射之,黄蛇即死。日将暮,复见前人来辞谢,云:"住此一年猎,明年慎勿复来,来必为祸。"射人曰:"善。"遂停一年猎,所获甚多,家致巨富。数年后,忆先山多肉,忘前言,复更往猎。见先白带人语之言:"我语君勿复更来,不能见用。仇子已大,今必报君,非我所知。"射人闻之,甚怖,便欲走。乃见三乌衣人,皆长八尺,俱张口向之,射人即死。

  《异苑》曰:慕容皝出畋,见一老父,曰:"此非猎所,王且还也。"皝明晨复去,值有白兔,驰马射之,坠石而卒。

  《世说》曰:孙盛为庾公记室参军,从猎,将其子齐庄行。庾公不知,忽於猎场见齐庄,时七八岁,庾谓曰:"若亦复来耶。"应声答曰:"所谓无小无大,从公于迈。"

  又曰:桓南郡好猎,骋良马,驰击若飞。{霍又}飘所指,行阵不整。麇兔腾逸,参佐无不被击。

  《吴地记》曰:长洲在姑苏南,太湖北岸,阖闾所游猎处也。吴主遣徐详至魏,魏太祖谓详曰:"孤比老,愿济横江之津,与孙将军游姑苏之上,猎长洲之苑,吾志足矣。"详对曰:"若越横江而游姑苏,是踵亡秦而蹑夫差,恐天下之事去矣!"太祖大笑曰:"徐生无乃逆诈乎?"

  《邺中记》曰:石虎少时好游猎。后体壮大,不复乘马。作猎辇,二十人担之,如今之步辇。上安徘徊曲盖,当坐处安转关床。若射鸟兽,直有所向,关随身而转。虎善射,矢不虚发矣。

  《襄阳耆旧记》曰:楚王好游猎之事,扬镳驰逐乎华容之下,射鸿乎夏水之滨。

  ○弋

  《说文》曰:矰,弋射矢也。

  《毛诗·缁衣·女曰鸡鸣》曰:将翱将翔,弋凫与雁。(《诗义问》曰:以缴系矢而射。)弋言加之,与子宜之。

  又《大雅·桑柔》曰:嗟尔明友,予岂不知而作?如彼飞虫,时亦弋获。

  《礼记·月令》曰:季春之月,罼弋无出九门。(蔡邕《章句》曰:缴射曰弋)

  《左传·襄公上》曰:曹伯阳好田弋,曹鄙人公孙强好弋,获白雁而献之,且言田弋之说。

  《论语·述而》曰:子曰:"弋不射宿。"

  《春秋后语》曰:楚顷襄王时,人有好以弱弓微缴加归雁之上者。王闻之,召而问焉,对曰:"外臣之好射鶀雁罗鸗,小矢之发也,何足为大王道哉?且楚国之大,因大王之贤,所弋非直此也!昔者三王以弋道德,五伯以弋战国。夫秦、魏、燕、赵,王之鶀雁也;齐、鲁、郑者,青首也;邹、费、郯、邵者,罗鸗也。其馀不足射也。见鸟六双,惟王何取?王若以圣人为弓,勇士为缴,时张而射之,此六双者,可得而囊载也!其乐非特朝夕之乐也。"

  《韩诗外传》曰:齐景公出弋昭华之池,使颜涿聚主鸟而亡之。景公怒而欲杀之。晏子曰:"夫涿聚有死罪三,臣请以其罪数而诛之。"

  《晋中兴书》曰:桓名秀,豁第二子,代叔父冲为江州刺史。虽公门贵盛,不以荣爵婴心,惟以弋钓为事。

  《后魏书》曰:刘逖,字长子,聪明,好弋猎骑射,以行乐为事。

  《吴越春秋》曰:乐野者,越王所弋猎处也,故曰乐野。

  《管子》曰:国子弟之无上事、衣食不节、率子弟不田弋猎者,几何人?(既无上事,乃率子弟不田农,但弋猎也。)

  又曰:恒公弋在廪,管仲朝,公弛弓脱靬而迎之,曰:"今天鸿鹄春北而秋南,而不失其时,惟有羽翼,以通其意於天下也。今孤之不得意於天下,皆非二子之忧也?"二子不对。

  《列子》曰:蒲且子之弋,弱弓纤缴,乘风振之,连双鸧於青云之际,用心专也。

  《韩子》曰:田子方问唐易鞠曰:"弋者何慎?"对曰:"鸟以数百目视子,子以二目御之,子谨周子廪。"田子方曰:"善。子加之弋,我加之国。"郑长者闻之,曰:"子方知欲为廪,而未得所以为廪。夫虚无见者,廪也。"一曰:齐宣王问弋於唐易子曰:"弋者奚贵?"唐易子曰:"在於谨廪。"王曰:"何谓谨廪?"对曰:"鸟以数十目视人,人以二目视鸟,奈何其不谨廪也?故曰'在於谨廪'。然则为天下,何以为此廪?今人主以二目视一国,一国以万目视人主,将何以自为谨廪乎?"

  又曰:卫人有佐弋者,鸟至,因先以卷麾之,鸟惊而不可得也。

  又曰:夫弩弱而矰高者,激於风也;身不肖而令行者,得助於众也。

  又曰:齐宣王问匡倩曰:"儒者弋乎?"匡倩对曰:"不。"曰:"何也?""弋者从下害於上者也,是从下伤君也,儒者以为害义,故不弋。"

  《淮南子》曰:蒲且子连鸟於百仞之上,弓良也。(蒲且子,楚人,善射弋。)

  刘向《别录》曰:有行过江上《弋雁赋》、《行弋赋》、《弋雌得雄赋》。

  《法言》曰:鸿飞冥冥,弋者何篡?(篡,取也。)

  《太玄经》曰:弋彼三飞,终日不归。

  嵇康《与山涛书》曰:弋钓草野,而吏卒守之,不得妄动,二不可也。

  ○罗

  《周礼·夏官上·罗氏》曰:罗氏,掌乌鸟,(乌谓卑居,鹊之属。)蜡则作罗襦。(襦,细密之罗。襦,读为襦有衣袽之襦也。)仲春,罗春鸟,献鸠,以养国老。(春鸟,蛰而始出者,若今南郡黄雀之属矣。是时鹰化为鸠,与春变旧为新,宜以养老助生气者耳。)

  《毛诗·国风》曰:有兔爰爰,雉离於罗。(鸟网为罗。)

  又《小雅》曰:鸳鸯于飞,毕之罗之。

  《尔雅》曰:鸟罟(音古。)谓之罗。(罗,络也。)

  《国语》曰:里革谏鲁宣公曰:"鸟兽孕,水虫成,兽虞於是乎焚罝罗。"

  《列仙传》曰:李仲甫夜卧床上,或为鵄鸟,跱架候北风,当飞渡南海。山上有罗得鸱,视之,仲甫也,向罗者笑。

  《王子年拾遗记》曰:晋文公焚林以求介之推,有白鵶绕烟而噪,或集介之推之侧,火不能焚。晋嘉之,於山数百里不复设罗网。

  《幽明录》曰:有一伧(士行反。)小儿放牛野中,伴辈数人,见一鬼依诸丛草间,处处设网,欲以捕人。设网后未竟,伧小儿窃取前网,仍以罨之,即缚得鬼。

  《文子》曰:有鸟将来,张罗而待之。得鸟者,罗之一目。今为一目之罗,无得鸟焉。

  《鹖冠子》曰:一目之罗,不可以得雀。

  《阙子》曰:任公子冬罗鲤於山阿,众人皆以为惑。既而鹯鹗击黄雀,触公子罗者千万数。

  刘桢《鲁都赋》曰:长罼掩壑,大罗被泽。

  ○罝

  《毛诗·关雎》曰:《兔罝》后妃之化也。《关雎》之化行,则莫不好德,贤人众多也。肃肃兔罝,椓之丁丁,赳赳武夫,公侯干城。

  《尔雅》曰:兔罟谓之罝。

  顾谭《新言》曰:设罝於渊,施网於岗,欲民之慎,亦如此也,终无鱼兔矣。

  《物理论》曰:夫欲定天下而任小人,犹欲捕麋鹿而张兔罝。兔罝不能系麋鹿,犹小人不能任大事。

  ○罦

  《韩诗》曰:有兔爰爰,雉离干罦。

  《尔雅》曰:罬谓之罦。罦,覆车也。(今之翻车也,有两辕,中施罥以铺鸟。展转相解,广异语。)

  《说文》曰:罦,覆车也。

  ○罿

  《韩诗》曰:有兔爰爰,雉离于罿。(薛君注曰:张罗车上曰罿也。)

  《尔雅》曰:繴谓之罿。罿,罬也。(郭璞曰:今翻车也,有两辕,中施罗捕鸟。)

  ○罻

  《说文》曰:罻,捕鸟也。

  《礼记·王制》曰:鸠化为鹰,然后设罻罗。

  ○罼罕

  《礼记·月令》曰:季春,罼翳无出九门。(郑玄曰:网小长<木两>谓之罼。翳,射者鸟息隐。)

  蔡邕《月令章句》曰:奄飞禽曰罼。

  《说文》曰:罼,罔也。率,捕鸟罼,象丝网;上下,其革柄也。

  ○罞

  《尔雅》曰:麋罟谓之罞。(郭璞注曰:冒其头也。犍为舍人曰:縻有难制张罼也。)

  ○

  《尔雅》曰:彘罟谓之。(,幕也。犍为舍人曰:彘刚恶龁人,故张网而罗之也。)

  ○磻

  《纂文》曰:磻,射石也。

  ○缴

  《列内传》曰:赤将子者,黄帝时人也,不食五谷而食百草华。至尧时,为木工,能随风雨上下。时市中卖缴,亦谓之缴父。

  《淮南子》曰:尧使羿缴大风於青丘之野。(大风,鸷鸟也。青丘,东方也。)

  环济《典略》曰:缴,纶也。纶于前,望飞鸟而射之。

  《梦书》曰:梦横缴,欲举荐。

  《太平御览》 宋·李昉

 

卷八百三十三 ◎资产部十三

 

  ○陶

  《礼记·檀弓》曰:有虞氏瓦棺,(始不用薪也,有虞氏上陶。)夏后氏堲周。(火熟曰堲。烧士冶以周於棺也。或谓之土周。)

  又《丧大记》曰:甸人为垼于西墙下,陶人出重鬲。

  《左传·襄公二十五年》曰:郑子产曰:"昔虞阏父为周陶正,以服事我先王。(阏父,舜之后。当周之兴,阏父为武王陶正。)我先王赖其利器用也,与其神明之后也,(舜圣,故谓之神明。)庸以元女大姬配胡公,(庸,用也。元女,武王之长女。胡公,阏父之子满也。)而封诸陈,以备三恪。"(周得天下,封夏、殷二王后,又封舜后,谓之恪,并二王后为三国。其体转降,示敬而已,故曰三恪。)

  《毛诗·文王·绵》曰:古公亶甫,陶复陶穴,未有家室。

  《续汉书》曰:董卓欲迁都长安,杨彪不从,卓作色曰:"杨公欲沮国家计耶?关东方乱,所在贼起,崤函险固,国之重防。又陇右取材,功夫不难;杜陵南山下,有孝武故陶处,作砖瓦一朝可办,宫室官府,盖何足言?"

  《吴书》曰:郑泉,字文渊。临卒,谓同类曰:"必葬我於陶家之侧,庶百岁之后,化而成土,幸见取为酒壶,实获我心矣!"

  《宋书》曰:文帝欲诛徐羡之,羡之乘内人问讯车出郭,步走至新林,入陶灶中,自经而死。

  《尸子》曰:昆吾作陶。(《吕氏春秋》同。)

  《淮南子》曰:陶人埏埴也,其取之地而以为盆盎也,无离於地;其已成器,而破碎漫澜,而复归其故也,与其为盆盎无以异矣。

  《周书》曰:神农耕而作陶。

  《吕氏春秋》曰:夫舜遇尧,天也。舜耕於历山,陶於河滨,钓於雷泽,天下悦之。

  《列仙传》曰:宁封子者,黄帝时人,为黄帝陶正。有人过之,为其掌火,能出入五色烟,久则以教封子,积火自烧,而随烟气上下,视其灰烬犹有骨。时人葬之北山中,谓之宁封子焉。

  《岭表异录》曰:广州陶家皆作土锅镬,烧熟,以土油之,其洁净则愈於铁器。尤宜煮药。一斗者才直十钱。爱护者或得数日。若迫以巨焰,涸之,则立见破裂。斯亦济贫之物。

  ○冶

  《礼记·学记》曰:良冶之子,必学为裘。(仍见其家锢补穿凿之器也。补器者,其金柔乃合,有似於为裘。)

  《史记》曰:邯郸郭纵,以铁冶业,与王者埒富。

  又曰:宛孔氏之先,梁人也,用铁冶为业。秦伐魏,迁孔氏南阳。大鼓铸,规陂池,连车骑,游诸侯,因通商贾之利,有游闲公子之名。

  又曰:鲁人邴氏,以铸冶起,富至巨万。然家自父兄子弟约,頫有拾,仰有取。(师古曰:頫,古俯字也。俯仰必有取拾,无巨细字恶也。)

  张璠《汉记》曰:杜诗为太守,为冶,作水排,教化大行。

  《魏志》曰:韩暨,字公至,辟为丞相士曹属,后迁乐陵太守,徙监冶谒者。旧时冶作马排,每一熟石,用马百匹,更作人排,又费功力。暨乃因长流为水排,计其利益,参倍於前。在职七年,器用充实。诏书褒叹,就加司金都尉。

  《晋书》曰:王沉字彦伯,作《释时论》云:"融融者,皆趋热之士,得其炉冶之门者,惟挟炭之子。苟非斯人,不如其已。"

  《南史》曰:齐袁彖监吴兴郡事。彖到郡,坐逆用禄钱,免官付东冶。彖妹为竟陵王子良妃,子良世子昭胄,时年八岁,见武帝而形容惨悴,帝问其故,昭胄流涕曰:"臣舅负罪,今在尚方。臣母悲泣不食已积日,臣所以不宁。"帝曰:"特为儿赦之。"既而帝游孙陵,遥望东冶曰:"中有一好贵囚。"数日,与朝目幸冶,履行库,因宴饮,赐囚徒酒肉,敕见彖,与语。明日释之。

  《梁书》曰:侯景据寿阳,怀反计,以台所给仗多不能精,启请冶锻工,欲更营造。敕并给之。

  《后魏书》曰:崔鉴为东徐州刺史,於州内铜冶为农具,兵人获利。

  《北史》曰:后周薛善为行台郎中。时欲广置屯田,以供军费,乃除善司农少卿,领同州夏阳县二十七监。又於夏阳置铁冶,复令善监之。每月役八千人营造军器,善自督课,兼加慰抚。甲兵稍利,而皆忘其苦焉。

  《唐书》曰:侍中魏徵乞解所职,请为散官,陪奉左右,拾遗补阙。太宗曰:"朕拔卿於仇虏之中,任卿以枢要之职,见朕之非,未尝不谏。公独不见金之在矿也,何足贵哉?良冶锻而为器,便为人所宝。朕方自比於金,以卿为良匠。卿虽有疾,未为衰老,岂得便尔耶?"徵乃止。

  《尸子》曰:造冶者,蚩尤也。

  《淮南子》曰:夫宋工画吴冶,刻形镂法,其为微妙,尧、舜之圣不能及也。

  《列仙传》曰:陶安公者,六安冶师也。数行火。一旦散上,紫色冲天,安公伏冶下求哀。须臾,朱雀至冶上,曰:"安公冶,安公冶,与天通。七月七日,迎汝以赤龙。"至时,龙到,安公骑之东南上天。

  《武昌记》曰:北济湖,本是新兴冶塘湖。元嘉初,发水冶。水冶者,以水排冶。令颜茂以塘数破坏,难为功力,茂因废水冶,以人鼓排,谓之步冶。湖日因破坏,不复修治,冬月则涸。

  《王子年拾遗记》曰:汉太上皇微时,尝佩一刀,长三尺,有铭,其字虽难识,疑是殷高宗伐鬼方时作此物也。上皇游酆沛山中,遇有人冶铸。上皇息其旁,问曰:"此铸何物?"工笑曰:"为天子铸剑,慎勿泄。"上皇谓为戏辞,无疑色。工曰:"今所铸铁刚厉,制器难成。若得公腰间佩刀,杂而治之,即成神器,可以克定天下,皇精为辅佐,以歼三猾。木长火盛,此为兴兆。"上皇曰:"余此物名为匕首,其利难俦,水断蛇龙,陆斩虎兕。"工曰:"若不得此匕首,虽欧冶专精,越砥敛锷,终为鄙器。"上皇即解腰间匕首投於炉中,俄而烟炎冲天,日为之晦。及剑成,衅以三牲。工问上皇何时得匕首,上皇曰:"秦昭襄王时余行,逢一野人,於野授余,云是殷时物,世世相传,上有古字,记其年月。"工人视之,其"镆耶"尚在叶前疑也。工人持剑授上皇,上皇以赐高祖。

  又曰:汉郭况,光武皇后之弟也。累金数亿,家僮四百人,黄金为器,功冶之声震於都鄙。时人谓郭氏之室不雨而雷,言铸锻之声盛也。

  曹毗《咏冶赋》曰:冶石为器,千炉齐设。

  ○锻(《笺》曰:锻石可以为质)

  《诗》曰:取厉取锻。

  《魏略》曰:太祖遣邯郸淳诣临淄侯植。植得淳,喜延入坐,不与谈,先为五椎锻。

  邓粲《晋纪》曰:嵇康曾锻於长林之下,锺会造焉。康坐,坐以鹿皮,嶷然正容,不与之酬对。会恨而去。

  《文士传》曰:嵇康性巧,能锻。家有柳树,乃激水以围之,夏月甚清凉,居其下傲戏及自锻。

  《祢衡传》曰:衡字正平。十月朝黄祖,在艨冲舟上,宾客皆会,作黍臛。既至,先在衡前,衡得便饱食,初不顾左右。既毕,复搏弄以戏。时江夏有张伯云亦在座,调之曰:"礼教云何而食此?"正平不答,弄黍如故。祖曰:"处士不当答之也?"衡谓祖曰:"君子宁闻车前马屁?"祖呵之衡,熟视祖,骂曰:"死锻锡公!"祖大怒,令五伯将出,欲杖之,而骂不止,遂令绞杀。黄射来救,无所复及,凄怆流涕曰:"此有异才。曹操及刘荆州不杀,大人奈何杀之?"祖曰:"人骂汝父作锻锡公,奈何不杀?"

  《向秀别传》曰:秀尝与嵇康偶锻於洛邑,与吕安灌园於山阳,收其馀利,以供酒食之费。

  《韩子》曰:椎锻者,所以平不夷也;榜檠者,所以矫不直也;圣人之为法也,所以平不夷、矫不直也。

  ○牧

  《周礼·地官》曰:牧人,掌牧六牲,而阜蕃其物,以共祭祀之牲牷。(六牲,谓牛马羊豕犬鸡。郑司农云:牷,纯也。玄谓:牷,体完具。)

  又《夏官》曰:牧师,掌牧地,皆有厉禁而颁之。(颁马授圉者所牧处。)孟春焚牧,(焚牧地,以除陈,生新草。)中春通淫。(中春,阴阳交,万物生之时,可以合马之牝牡也。)

  《礼记·月令·季春》曰:是月也,乃合累牛腾马游牝于牧。(累,系地。腾,跃也。其牝欲游,则就牧则合。)

  又《仲夏》曰:是月也,命有司祭先牧。(谓仲夏祭先牧於大泽,用刚日。)

  《毛诗·小雅》曰:《无羊》,宣王考牧也。(厉王之时,牧人之职废,宣王始兴而复之,至此而成,谓复先王牛羊之数。)谁谓尔无羊?三百维群;谁谓尔无牛?九十其犉。(黄牛黑唇曰犉。《笺》曰:尔,女也。宣王复古之牧法,汲汲於其数,故歌此诗以解之也。)尔羊来思,其角濈々;(聚其角而息,濈々然。云此者,美富产,得其所。)尔牛来思,其耳湿湿。(动其耳湿湿然。)或降于阿,或饮于池,或寝或讹。(讹,动也。言此者,美其无所惊畏。)尔牧来思,何蓑何笠,或负其饣候。(何,揭也。蓑,所以备雨。笠,所以御暑。言此者,美牧人寒。)暑饮食有备。三十维物,尔牲则具。

  又《鲁颂》曰:《駉》颂僖公也。僖公能遵伯禽之法,俭以足用,宽以爱民,务农重谷,牧于坰野,鲁人尊之。於是季孙行父请命于周,而史克作颂。(季孙行父,季文子也。史克,鲁史也。)駉駉牧马,在坰之野。

  《史记》曰:卜式,河南人。少与弟别居,脱身出分,独取畜羊百馀,田宅财物尽与弟。式入山牧羊,十馀岁羊致千馀。上召之曰:"吾有羊上林中,欲令子牧之。"乃布衣牧羊。岁馀,羊悉肥。上过,见其羊善之。式曰:"非独羊也,治民亦犹是也。以时起居,恶者辄去,无令败群。"上以式为奇,拜为郎。

  又曰:卫青,平阳人也。其父为平阳侯家给使,与妾通,生青,为侯家人。少时归其父,父使牧羊,嫡母之子皆奴畜之,不以为兄弟。

  又曰:范增说项梁曰:"以君代为楚将,必能立楚之后。"梁乃求怀王孙,在人间为人牧羊,立以为楚怀王后,从人望也。

  又曰:公孙弘,淄川人,家贫,牧豕海上。年四十馀,乃学《春秋杂记》。

  《汉书》曰:苏武使匈奴,欲降之,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,使牧羝羊,曰:"羊乳乃得归。"武仗汉节牧羊,卧起操持,节旄尽落。

  又曰:路温舒,字长君,巨鹿人。父为里监门,使温舒牧羊。

  又曰:王尊,宇子贡,涿郡高阳人。少孤,归诸父,使牧羊泽中。

  《后汉书》曰:马援转游陇汉间,常谓宾客曰:"丈夫为志,穷当益坚,老当益壮。"因处田牧,至有牛马羊数千头,谷数万斛。既而叹曰:"凡殖货财产,贵其能施赈也,否则守钱虏耳!"仍尽散,以班昆弟故旧,身衣羊裘皮裤。

  又曰:承宫年八岁,为人牧猪。乡里徐子威明《春秋》,授诸生数百人。宫过其庐下,见诸生诵,好之,因亡其猪。猪主欲笞,诸生禁,乃止之。

  谢承《后汉书》曰:孙期,字仲式,事母至孝。牧豕於大泽中,卖之以奉供养。远人从其学者,皆执经追於泽畔。

  范晔《后汉书》曰:梁鸿字伯鸾,扶风平陵人也。家贫,牧豕上林苑中。曾误遗失火,延烧及他舍。鸿乃寻访烧者,问所失去,悉以豕偿之,其主者犹以为少。邻家耆老见鸿非常人,乃共责让。主人於是始敬异焉,悉还豕,鸿不受。

  《魏志》曰:杨俊,字季才,避地并州。同郡王象,孩少孤特,为人仆隶,年十七八,见使牧羊,而私读书,用获箠楚。俊嘉美其才质,即赎象着家,聘娶立屋,然后与别也。

  《晋书》曰:张华,字茂先,少家贫,常以牧羊为事。

  《三十国春秋》曰:沮渠蒙逊,其先世为匈奴左沮渠,因以官为氏。少牧羊,卧息田畔,忽见沙门,以手摩其头曰:"尔后当王此土,不久苦焉。"言终而灭。

  崔鸿《前赵录》曰:李景,字延祐。少贫,见养叔父,常使牧羊。景见其叔子讲诵,羡之。后从博士乞得百馀字,牧羊之暇,折草木书之。叔乃悟曰:"吾家千里驹也!而令骐驎久踬盐坂。"乃为娶妻教学。

  又曰:宇字,天水冀北人也。少孤贫,为河北陈不识家牧羊。年十五,身长七尺九寸,聪惠,美风仪。不识奇之,妻之以女。

  《后魏书》曰:游明根,字志远。幼年遭乱,为栎阳王氏奴,主使牧羊。明根以浆倩人书字路边,书地学之。长安镇将窦瑾见之,呼问,知其姓名,乃告游雅,使人赎之。

  《列子》曰:杨朱见梁惠王,言治天下犹运诸掌。王曰:"先生有一妻一妾而不有治,言天下何也?"对曰:"君见夫牧羊者乎?百羊为群,使五尺童子荷箠而随之,欲乐而东,欲西而西。使尧牵一羊,舜荷箠而随之,则不能矣。"

  《符子》曰:汉王闻宋胜子方牧羊于巨泽,鼓而歌《南风》之诗,使者进,谓宋胜子曰:"汉王闻先生之贤,使使者致命于先生,而委国政焉。"宋胜子矍然,而顾谓使者曰:"是何言欤?今汉王待四海之士,与十群之羊,其於职司也,奚以异乎?而大王废牧羊之任,委以四海之政,是错乱天位,倒置人伦。胜不愿为也。"乃逃于阴山之阳。

  《公孙尼子》曰:舜牧羊於潢阳,还,尧举为天子。

  《说文》曰:羌,西戎牧羊人也,字从"羊""人"。

  《列仙传》曰:商丘子瑕,吹笙牧豕,七十不娶妻而死。

  《吴越春秋》曰:娄门外鸡墟者,吴王牧鸡处。

  《陈武别传》曰:武休屠,胡人也,常骑驴牧羊。诸家牧竖十数人,或有和歌者,武遂学《太山梁父吟》及《行路难》之属也。

  ○渔

  《说文》曰:渔,捕鱼也。

  《周礼·天官上》曰:渔人,掌以时渔为梁,(《月令》:季冬,命渔师为梁。郑司农云:梁,水偃也,偃水为阔空,以笱承其空。《诗》曰:敝笱在梁。)春献王鲔,(王鲔,鲔之大者。)辨鱼物,为鲜槁,以供王膳羞。(鲜,生也;槁,幹也。)凡祭祀、宾客、丧纪,共其鱼之鲜槁。凡数者,掌其政令。凡渔征,入于王府。(郑司农云:渔征,鱼者之租税,渔人主收之,入於王府。)

  《礼记·月令·季冬》曰:命有司始渔,天子亲往。尝鱼,先荐寝庙。(天子亲往,亲鱼非常事,此时鱼洁美。)

  又《坊记》曰:故君子仕则不稼,田则不渔。

  《左传·隐公》曰:公将如棠观渔,臧僖伯谏,公曰:"吾将略地焉。"遂往,陈渔而观之。

  又《襄公二十五年》曰:崔杼弑其君。申蒯,侍渔者,(侍渔,盐取鱼之官。)退谓其宰曰:"免,是反子之义也。"与之皆死。(反死君之义。)

  《周易·下系》曰:庖牺氏之王天下也,结绳而为网罟,以田以渔,盖取诸《离》。

  《尚书大传》曰:舜渔雷泽之中。

  《后汉书》曰:明帝时,下令禁人二业,而吏下检结多失其实,百姓患之。刘般上言:"郡国以官禁二业,至有田者不得渔捕。今滨江湖郡率少蚕桑,人资渔采以助口实;且以冬春闲月不妨农事。夫渔猎之利,为田除害,有助谷食,无关二业也。"

  《北史》曰:后周裴侠除河北郡守。此郡旧制有渔、猎夫三十人以供郡守。侠曰:"以口腹役人,吾不为也。"乃悉罢之。

  《管子》曰:渔人入海,海深百仞,就波逆流,乘危百里,宿夜不出者,利水也。故利之所在,虽千仞之山,无不上焉,深源之下,无不入焉。

  《鲁连子》曰:古善渔者宿沙瞿子。使渔于山,则虽十宿沙子,不得一渔焉。宿沙非暗於渔道也,彼山者,非鱼之所生。

  《尸子》曰:燧人之世,天下多水,故教人之渔。

  《文子》曰:尧使水处者渔,山处者木,事宜其械,械宜其人。

  《吕氏春秋》曰:雍季对晋文公曰:"竭泽而渔,岂不获得?而明年无鱼矣!"

  《家语》曰:宓子贱治单父三年,孔子使巫马期往观政焉。期阴免衣弊裘,入界,见鱼攵者得鱼辄舍之。期问焉曰:"凡渔者为得也,何以得鱼却舍之?"曰:"鱼之大者名为鱄<鱼寿>,吾大夫爱之:其小者名为鱦,(鱄,宜为鳣,《新序》作鲿。鱦者。鱼之怀仁也。)吾大夫欲长之。是以得二者辄舍之。"期返,告孔子曰:"宓子之德至矣!使民暗行,若严刑之於一方也。敢问:宓子何行而得於此?"子曰:"吾尝与之言曰:诚於此者刑於彼。宓子志行此术於单父也。"

  又曰:孔子之楚,有渔者献鱼焉。孔子不受,渔者曰:"天暑市远,无处鬻焉。思欲弃之粪壤,不若献之君子,故取以进之。"於是夫子再拜受之,使弟子扫地,将以祭享焉。门人曰:"彼将弃之矣,而夫子祭之,何也!"子曰:"吾闻惜其腐馀,以务施者,仁人之偶也。恶有受仁人之馈而无祭者乎?"

  刘向《新序》曰:楚人有献馀鱼於王者,曰:"今日获鱼,食之不尽,卖之不售,弃之可惜,故来献王也。"楚王曰:"渔者,仁人也。境内多贫,寡人闻之未能行。渔者知之,以此喻寡人也!"乃出仓粟;去后宫以妻寡夫。

  郭璞《江赋》曰:芦人渔子,傧落江山,衣则羽褐,食惟疏鲜。忽忘夕而宵归,咏采菱以扣舷,傲自足於一区,寻风波以穷年。

  《太平御览》 宋·李昉